信达证券:需求影响接近尾声 锂价迎来阶段性反弹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3-05-17 15:13:20
本轮锂价行情受多重因素影响。

智通财经APP获悉,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当前锂价已经跌至部分企业的成本线,供给逐渐出清,底部成本支撑逐渐凸显。随着下游采购需求逐渐回暖和锂盐厂库存的消耗,锂价有望逐步企稳,有利于锂行业整体的估值修复。鉴于锂矿价格跌速慢于锂盐,氢氧化锂跌速慢于碳酸锂,海外锂盐价格高于国内,看好具备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和产能优势的企业以及出口业务占比较高、有望享受海外锂产品溢价的公司,建议重点关注中矿资源(002738.SZ)、赣锋锂业(002460.SZ)、盛新锂能(002240.SZ)、永兴材料(002756.SZ)、江特电机(002176.SZ)等。

▍信达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本轮锂价行情受多重因素影响。

本轮锂价(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从2022年11月中旬达到历史性高点的59.2万元/吨后,开启下跌行情,下跌过程中并没有遇到明显的支撑;至2023年4月中旬首次跌破20万元/吨(为19.2万元/吨),较高点时跌幅达67.5%;截至2023年4月22日,锂价达到本轮行情最低点,为17.3万元/吨。

本轮锂价的快速下跌主要受到以下几重因素的影响:(1)锂价高企导致下游正极材料成本急剧攀升,导致需求不及预期;(2)下游去库存导致原材料采购周期拉长;(3)补贴退坡进一步加剧了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疲软,进而导致上游锂盐需求不足;(4)下游需求不振,导致产业链库存上移。

锂价恢复的关键在于市场信心的重塑。

目前锂价止跌企稳以及行情是否可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锂价恢复的关键在于市场信心的重塑。这建立在对产业链需求端的恢复、库存量的变化、供给端的释放进度以及成本测算等指标的充分认知程度上,进而才能有效把握未来锂价的走势。

锂盐减产,项目延迟,供给端的影响正在减弱。

由于锂价大幅下跌导致市面上依靠锂云母、锂渣等提取碳酸锂的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倒闭的情况,这部分高成本提锂产能的退出将实现行业的有效出清;

此外,锂价下行,致使回收市场出现收缩态势,部分外采锂辉石精矿与锂云母精矿的锂盐企业出现亏损。因此,在供应端尚未实现大规模产能释放的前提下,锂价受益于供给端的收缩而出现企稳行情。

锂矿与锂盐价格出现倒挂,国内与国际市场出现割裂。

根据百川资讯数据,截至2023年5月12日,外采锂精矿成本为3850美元/吨,折合碳酸锂成本约为32.0万元/吨。而当日电池级碳酸锂售价为25.0万元/吨,即进口海外锂精矿做成碳酸锂在国内销售,每吨将亏损7.0万元。因此,在锂盐价格下行周期中,国内锂盐价格与外采海外锂精矿价格出现“倒挂”,盈利空间已迅速收窄甚至出现亏损。

根据智利海关数据,2023年3月,智利碳酸锂出口均价4.73万美元/吨,氢氧化锂出口均价5.61万美元/吨。若仅考虑1个半月的物流周期,则智利碳酸锂的发货交付在4月下旬,智利碳酸锂出口均价折合人民币约为32.7万元/吨,远高于当时国内碳酸锂现货市场价格,国内外价差达到15万元/吨。

锂价企稳,锂矿板块进入配置区间。

按照Wind一致预测,锂矿板块平均已回调至9.05倍PE,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20年至今),已具备估值性价比。依然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以及新增储能电池装机带动锂需求增长,相比2022年锂需求的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锂需求增速有所减缓,但是仍然保持较高增速。

供给端的收缩、成本的支撑以及对上游矿山的开发不宜过度乐观的预期下,目前锂价已经触底反弹。未来随着消费改善、需求恢复,锂价将有望企稳,建议重视锂价底部布局机会。

风险因素:

下游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不及预期;供给超预期释放;技术迭代风险;供给侧产能出清不充分。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