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供需错配推动半导体制造国产化加速 看好半导体设备、零部件、材料等环节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国产化的关键一环,当前面临国内需求远大于国内供应链产能的供需错配现象。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国产化的关键一环,当前面临国内需求远大于国内供应链产能的供需错配现象。2022年中国计算、手机、汽车、通信等系统厂商半导体消费额超过1068亿美元,约占全球半导体消费额的25%,而中国代工收入仅为全球10%。在国产化推动下,该行看好:1)设备:刻蚀、薄膜沉积、量检测等;2)零部件:射频电源、光学镜头、金属结构件等,3)材料:光刻胶、抛光液/垫等投资机会。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去年10/07美国进一步收紧限制,中国半导体行业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

中国半导体行业外部环境持续恶化,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修订《出口管理条例》,限制中国进口可用于加工14/16nm及以下逻辑芯片、可用于加工18nm及以下的DRAM芯片和128层及以上的NAND芯片的设备,长江存储、合肥万亿芯、寒武纪、深圳鹏芯微、上海微电子等被列入实体清单。日本于5月23日月底落实《外汇及外国贸易法》,限制出口包括尖端极紫外线(EUV)光刻机在内的23种芯片制造设备。中国目前面临,(1)先进工艺产线缺乏整套设备进行扩产;(2)已经建成的先进工艺逻辑、存储产线,后续无法获得部分关键零部件、软件服务等问题。

设备:关注先进制程突破以及量测、涂胶显影等环节国产化率提升

该行估计2022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国产化率约17.3%(收入口径)。中国企业在干法刻蚀、清洗、去胶设备等均已实现较高国产化率,CMP、薄膜沉积、量测等设备成熟制程均有产品推出。国内尚未获得突破的设备主要为光刻设备,28nm及以下薄膜沉积、刻蚀、量测检测、离子注入和涂胶显影等环节仅覆盖部分步骤。14nm及以下设备仅刻蚀、清洗、氧化发展较快,先进制程为设备国产化的下一个角力点。

设备零部件:作为发展的基石,国产化地位开始受到重视

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所需零部件的市场规模约517亿美元,同比增长5.9%。目前我国半导体零部件产业尚处于起步期,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根据芯谋研究,目前石英、喷淋头、边缘环等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 10%以上,射频发生器、MFC、机械臂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在1%-5%,而阀门、静电吸盘、测量仪表等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不足1%。此前国产设备厂商为了保障自身设备稳定性,较少尝试国产零部件,新冠疫情造成部分零部件产能紧张,国外厂商零部件交期延迟,为国产替代带来契机,同时美国出口管制加剧化,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化重要性凸显。

材料:掩模版、光刻胶、大硅片国产化率较低

2022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到698亿美元,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材料规模132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的18.9%。半导体材料种类繁多,竞争格局分散,目前整体国产化率为20%左右。具体品类来看,其中电子特气、湿化学品的壁垒主要在于精度/纯度,国产公司已经能在部分产品做到国际标准水平,国产化率约30%以上;硅片、靶材、CMP耗材对加工的工艺要求比较高,国产化率约在20-30%。替换成本较高,涉及前后道工序的光掩模版、光刻胶国产化率在10%以下,尤其ArF光刻胶目前仍未实现国产量产突破。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半导体周期下行。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