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 氢能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产业发展已进入重要窗口期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3-06-13 16:25:35
可再生氢产能稳步提高。

智通财经APP获悉,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氢能已成为构建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重要载体。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绿氢作为未来产品发展战略,并且相继制定了最新的供应策略、应用以及降本路径,加速产业发展,世界氢能产业发展已进入重要窗口期。建议关注相关石化企业中国石化(600028.SH)、中国石油(601857.SH)、卫星化学(002648.SZ)、东华能源(002221.SZ)、宝丰能源(600989.SH)等。

▍海通国际主要观点如下:

可再生氢产能稳步提高。

截止2022年底,全球电解水制氢累计装机容量700MW,同比新增170MW,约+32%。新增装机容量可生产可再生氢气9万吨/年。其中,我国累计装机容量300MW,占比最高,为43%;欧洲180MW,占比26%;北美80MW,占比11%;其他国家及地区140MW,占比20%。我国电解水制氢装机容量以碱槽为主,欧洲及北美地区以PEM为主。

氢能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中国已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

(1)制氢方面,车用质子交换膜、电池系统集成取得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氢能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但电堆水平和国外仍有差距,膜电极等基础材料技术成为下一步亟需攻克的瓶颈。

(2)储氢方面,在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方面获得突破。中国石化“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示范引领作用。

氢能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我国已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4979辆,居全球第三。加氢站网点建设正在铺开。到2022年年底,中国已建成加氢站310座,居世界第一。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汇集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

我国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供应链。

我国加强与各国在技术创新、绿色氢能贸易、标准规则等方面的开放合作。根据国家能源集团官网,2023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扩展合作协议,规划在江苏东台共同建设“风光氢储”绿色能源协同融合的海上综合智慧能源岛示范项目,总规划装机150万千瓦,并将积极达成第三方市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具体合作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氢能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等。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