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展望未来 宠物食品行业成长空间怎么看?

作者: 智通财经 李佛 2023-10-09 15:35:15
回溯过去,行业如何变迁?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宠物食品作为宠物赛道刚需产品,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70亿元增长至510亿元,CAGR达25%。(1)分品类:作为宠物主和宠物直接娱乐纽带和辅助训练工具,零食增速最快。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居住面积小,市内对养狗有严格限制等因素,猫数量快速增长,未来猫食前景广阔。(2)分渠道:电商渠道份额占比大,且发展强劲加速渗透,线下宠物门店连锁化率较低,科学养宠带动宠物医院消费。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回溯过去,行业如何变迁?

中外行业发展进程对比:中国宠物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伴随居民消费能力、养宠理念以及电商快速发展驱动下,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宠物产业链:中国宠物产业链逐渐完善,宠物活体交易市场分散,玩家多为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也未开设统一供给渠道,较难形成规模效应;宠物日常消费主要包括宠物食品和用品,食品市场规模最大,周转快且最易形成品牌趋势;宠物服务主要包括宠物清洗、寄养、医疗等基础服务,以及宠物美容、培训、丧葬等定制化服务,除宠物医疗外的其他赛道进入门槛偏低。

行业规模:宠物食品作为宠物赛道刚需产品,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70亿元增长至510亿元,CAGR达25%。(1)分品类:零食赛道势头强劲,猫食赛道前景广阔。作为宠物主和宠物直接娱乐纽带和辅助训练工具,零食增速最快。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居住面积小,市内对养狗有严格限制等因素,猫数量快速增长,未来猫食前景广阔。(2)分渠道:电商渠道份额占比大,且发展强劲加速渗透,线下宠物门店连锁化率较低,科学养宠带动宠物医院消费。

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多采取多品牌战略,公司市占率显著高于品牌市占率。由于宠物食品行业细分赛道多,品类繁杂,单一企业多采取搭建多品牌战略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无论中国或海外成熟市场,公司市占率显著高于品牌市占率。根据欧睿数据, 2022年美国、日本、韩国宠物食品品牌CR10分别为47.4%、50.4%和41.7%,而同期中国宠食品牌CR10仅为24.0%。同时,在过去5年,美日韩公司和品牌CR10市占率均呈现逐步提升态势,而中国CR10市占率逐渐下降,主要是国内行业快速发展,大量新进入者抢占市场份额,而成熟海外品牌对国内消费者感知、渠道和营销等方面较慢,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国内外优秀企业崛起策略:(1)玛氏:自1935年进入宠物食品行业,通过收购+自建的发展策略,目前已拥有超过20个宠物食品品牌,覆盖犬、猫、马、鱼等品种宠物,低中高端产品布局完备。旗下拥有皇家、宝路、维嘉、希宝等知名品牌。今年3月完成对冠军食品的收购,将旗下高端宠食品牌渴望和爱肯拿收入囊中。(2)乖宝:2013-2021年:聚焦单品牌,主打高性价比+高品质,率先占据大众消费市场。2021年进阶高端市场,完善品牌矩阵;丰富产品系列,提升品牌调性。

展望未来,行业成长空间怎么看?

空间----行业驱动力:养宠渗透率+宠均开支+宠物食品渗透率。过去10年,国内宠物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养宠数量的快速提升贡献主要增速,包装宠物食品渗透率亦在持续提升:对标成熟市场,我国养宠渗透率(户均养宠量)+“宠”均消费额+宠物食品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格局----国内企业如何突围:随着资本退潮、流量红利褪去,企业自身现金流及盈利能力面临极大考验,长期靠“烧钱营销”的模式难以维系。从目前国内宠物食品行业来看,部分头部企业凭借营销和渠道建设先发优势已崭露头角,未来优质企业崛起需要具备以下特质:①产品:拥有优质产能,能够把控产品品质,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助力高端化升级;②渠道及营销:注重渠道铺设,具备清晰的品牌营销打法和产品矩阵;

产品:重研发+强产品+提升溢价+高端化升级----婴幼儿奶粉 VS 宠物食品行业

渠道+营销:差异化营销打法+多品牌或多产品线+线上线下渠道相结合---护肤品VS宠物食品行业

宠物食品行业的壁垒本质上是品牌认知度的壁垒,合理的营销策略和适销对路的销售渠道将优质的产品呈现给消费者。盈利角度看,只有形成强品牌认知,品牌盈利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一方面品牌更易通过提价、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式抬升产品毛利率,另一方面,销售费用规模化后,盈利能力提升。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由于宠物食品原材料端以禽肉为主,若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会对成本端稳定性造成风险,进而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自主品牌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仍处于争夺市场份额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完全确立,伴随行业新进入者增多,上市公司可能面临产品、渠道等方面的竞争加剧,导致自主品牌发展成长速度不及预期;

食品安全风险:如果公司旗下宠物食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会对该品牌销售、品牌形象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研报中使用的数据更新不及时。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