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从货币经济学视角看,当前美国经济的强劲,更适合被理解为一种流动性过剩驱动的“过热”。随着美联储收紧货币阀门的政策逐步见效,美国流通中货币供给的增速将回归常态,“货币幻觉”终会消失。名义与实际GDP增速的缺口也将收敛,即广义通胀指标(GDP缩减指数)回落。长期来看,广义通胀指标与核心通胀指标(如核心PCE)在趋势上基本一致。
▍中银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如果美国财政扩张趋势受到政治博弈制约,那么基准情景下,美债利率本次触顶较为可信。
今年2、3季度美债利率持续上行的重要动力是美国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堪称对长期利率“最不友好的”政策组合。这种组合符合IS-LM模型描述的经典场景:IS曲线右移、LM曲线左移,对利率形成双重上行压力。
“宽财政”强化美国经济和通胀韧性、迫使货币政策激进收缩;也容易使市场高估其长期增长前景;同时加剧债务过快积累。
不过,美国政府或无力持续维持这种财政政策扩张、货币政策收紧的政策组合。今年8、9月美国财政支出已转为同比下滑,后续政治博弈可能进一步约束其财政扩张。
美国财政超常规扩张的条件或已弱化。后续需要关注新一轮围绕新财年预算的政治博弈进展。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近期提出了基于自然利率,加上长期通胀预期和美债期限溢价,估算美债长期利率的方法。
按照利率期限的理性预期理论,长期利率是未来短期利率的均值。这种“三分法”估算美债利率的均衡水平,有其合理性。
但回溯历史,根据以上“三分法”得出的均衡利率也未必是名义利率“中枢”,而是通常高于长期名义利率。
首先,这可能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一种表现。其次,当前自然利率是否会与通胀预期同时上行,也尚存疑问。
从货币经济学视角看,当前美国经济的强劲,更适合被理解为一种流动性过剩驱动的“过热”。
随着美联储收紧货币阀门的政策逐步见效,美国流通中货币供给的增速将回归常态,“货币幻觉”终会消失。名义与实际GDP增速的缺口也将收敛,即广义通胀指标(GDP缩减指数)回落。长期来看,广义通胀指标与核心通胀指标(如核心PCE)在趋势上基本一致。
如果后续政治博弈进一步约束美国财政扩张,则美国2024年核心通胀仍可能按美联储预期的路径趋近2.5%。
这将使实际联邦基金利率接近3%,而次贷危机之前,该指标正处于3%附近,这可能对美国经济构成实质压力。
美债长期利率触顶可能远在降息开始之前,在基准情景下,美债长期利率本次触顶较为可信。
风险提示:
国内外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超预期收紧;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