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廖志鸿。
对于市场的走势,金融界的大佬们的分歧似乎越来越大。
此前,索罗斯“欧盟要完、金融危机将来”的警告,引发了他和摩根士丹利CEO一场争锋相对的论战。上周,高盛为科技股摇旗呐喊,宣称科技股“不是泡沫”,也遭到三连嘲。
高盛被群嘲
在年初美股科技股大跌之后,美银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 Michael Hartnett 3月曾表示,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Amazon、Google、Twitter、Ebay、Netflix和Facebook等“电子商务”公司的市值,上涨了617%,成为过去40年来第三大泡沫;如果这六只股票不出现大跌,那么未来几个月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
上周,Michael Hartnett 再次表示,虽然科技股迄今为止出现了创纪录的资金流入,但那是因为它们已经成为市场周期尾声的“防御性”板块,如果出现1998年的那种“大危机”,信贷大面积缩减,投资者被迫抛售风险资产,那么科技股将是重灾区。
彭博社市场分析师 Andrew Cinko 上周五也表示,如果市场变脸,投资者被迫杀鸡取卵,有啥卖啥。
这一幕不是似曾相识吗?在市场复苏周期的尾声,科技股接管了股票市场,牛市似乎变成永恒,投资组合风险更加集中,少数牛股(FANGs)上涨刺激投资者越发贪婪,让很多人确信投资科技股,就是对抗周期尾声压力的防御性手段。
摩根士丹利美国股票首席策略师 Michael Wilson 周日也表示,科技股泡沫(破裂)可能是投资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随时要面对的“真相”。
Michael Wilson 认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紧缩和混乱助推了更大的科技泡沫。
首先,美国和欧盟正在推动金融紧缩。美国经济目前实现了充分就业和2%通胀的双重目标,这意味着美联储不太可能推迟紧缩政策;同时,欧洲央行近期也正在发出更加鹰派的削减资产购买的信号。
其次,欧洲银行股的暴跌、正在席卷阿根廷、土耳其和巴西等新兴市场的金融风暴,以及近期意大利国债大跌,以这些事件为代表的金融动荡助推了更大的科技泡沫,更多资金涌入被投资者认为是防御性资产的科技股。
但是,和传统的防御性资产如高质量债券、公用事业、电信、医疗保健和消费品不同,科技股通常不具备防御作用,因为它们在量化宽松时代已经被抬到相当高的位置。
摩根士丹利认为,最可靠的迹象表明,科技股的牛市似乎已经结束,而高盛对客户真诚地保证科技股不是泡沫:这意味着高盛现在正在卖力地兜售,将科技股的风险转移给任何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高盛:科技股仍将主宰市场
高盛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和Guillaume Jaisson在研报中表示,与上世纪60年代追捧Nifty Fifty和90年代的狂热投机泡沫不同,如今,科技股的上涨主要归因于强劲的基本面,出色的收入和盈利状况,而非投机。
两位策略师写道,过去的十年中,科技股涨势特别是所谓的FAAMG股票大约有87%来自于利润的支持,只有13%左右源自于估值扩张。相比之下,美股其他板块的这两大比例分别为73%和27%。
从市盈率方面来看,尽管美股前五大股票首次全部被科技股霸占,但市盈率整体并不算太高。FAAMG的整体市盈率在22.6倍左右,还不到互联网泡沫时期前五大科技股市盈率的一半。
“鉴于总体估值不是太高,我们认为当前这波科技股盛宴不会很快结束。”两位策略师这样写道。
他们还补充说,诸如零售、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将被迫拥抱互联网新时代,拥抱新科技,并将升级他们的设备。与此同时,科技产业正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正站在风口之上。这些都将有利于科技股。(编辑: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