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大众底线的疫苗事件,依旧沸沸扬扬。当大家的焦点集中在疫苗事件上时,港股市场的第八家生物科技公司悄然现身了。
据智通财经APP获悉,药物合同研究机构(CRO)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已于7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请主板上市,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这也是继方达控股之后的第二家CRO生物科技企业。
优秀技术吸引优质客户
维亚生物的使命是成为全球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的摇篮,其运营着一个基于结构的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可为客户临床前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服务,包括靶标蛋白质的表达与结构研究、药物筛选、先进化合物优化及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
这些服务的提供,是基于维亚生物的技术平台得以实现的。维亚生物的核心技术平台包括SBDD平台(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FBDD平台(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ASMS筛选平台及膜蛋白靶向药物研发平台。除此之外,维亚生物还拥有体外药理学、药物化学研究、抗体生产及分子克隆平台。
图: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及服务
完善的平台建设,让维亚生物的服务贯穿了从基因到新候选药物的整个链条。而维亚生物则更专注于SBDD技术,SBDD与FBDD技术稍有不同。当从结构合成中靶化合物时,FBDD技术使用片段库通过质谱和筛选、表面等离子共振等四道工序才能完成,SBDD技术则直接用化合物合成。因此SBDD技术能大幅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加速研发进程。
维亚生物的核心技术已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截止2018年4月30日,该公司已为全球近300名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研究超过1000个独立药物靶标,交付超过7000种独立的蛋白结构。
生产药物的数量或许不能清晰反映维亚在业内的位置,但从客户的质量上,却能有所体现。维亚的主要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医药公司中的九家,2015-2017年入选[Fierce Biotech Top 15 Promising Biotechs]中的八家生物科技公司也是维亚的客户。
创新股权投资模式
除了技术,业务模式的创新也是维亚的一大亮点。对于CRO来说,收入是通过向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后,以换取客户支付的现金(即以服务换现金的CFS模式)来实现的,但维亚除了采用此CFS模式时,亦采用服务换股权模式(EFS模式)。
CFS模式与EFS模式结合的好处在于,CFS模式可保持稳定的现金流,维持公司的稳定发展,而EFS模式则通过换股权的方式赢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自2014年以来,维亚生物已通过EFS模式孵化了21个早期研发项目。其中9家孵化的投资企业已完成或正进行私募融资,维亚出售了两家实现股权收益,回报率分别为494%及212%。
尝到高回报率甜头的维亚,已经把EFS模式视为投资模式,并有意扩大投资组合。截止目前,EFS模式下研发项目的累计数目为18个,该公司预计今年还将增加10个,2019-2021年分别增加25、35、50个早期研发项目。
图:EFS模式下研发项目的累计数量
靓丽业绩
在优秀的技术及创新的业务模式下,维亚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从2015-2017年,收入由7356万增长至1.48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复合增长率41%,毛利由4269万增至8618.9万,年复合增长率42%,年度溢利的增长率高至100%。
这三年中,不管是CFS模式还是EFS模式,收入均稳步增长,而在收入占比上,CFS模式占大头,以2017年收入计算,CFS模式的收入占比超81%。但EFS模式收入增长迅猛,2015-2017年,CFS模式下的增长率为31.53%,EFS模式下的增长率高至170%。由此可见,在CFS模式稳定业绩的同时,EFS模式在公允价值提升后会带来收益的爆发式增长。
盈利能力上,维亚生物近三年的毛利率、净利率趋于稳定,2017年的净利率高至51.4%,这是因为一名主要客户的收入中包括了里程碑奖金,因此推高了净利率。资金流动方面,截至2018年4月30日,流动性比率为2.18倍,资金流动性强,且该公司负债率低,未超25%。
虽然维亚的业绩、财务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EFS模式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隐藏着高风险,药物研发最大的特点便是不确定性,若EFS模式投资的企业药物研发失败,将对业绩有所影响。EFS模式下,维亚生物便带上了投资企业的基因,这对于项目的选择、退出的时机都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药品合同研究机构面临着剧烈的竞争,药明生物为国内最大的CRO,但维亚生物目前的规模并不大,抵御行业风险能力弱。
与同样是CRO的方达控股相比,二者都有这不错的业绩,但双方的特点也较为明显。方达控股寻求业务的多样化,提供多种类的服务,而维亚生物则是基于结构的新药研发,更专注于SBDD技术,并于业务模式上寻求创新。
在越来越热闹的CRO格局,市场又将如何看待双方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