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医药代表”。
根据Pharmaprojects数据库数据,截至2020年1月,全球在研新药数量为17,737个。进一步从企业层面分析,将企业的在研药物数量进行排名,列出在研产品数量排名居前25位的公司,即TOP25。TOP25企业各自的法宝是什么呢?
自研OR并购?
从2019年数据来看,排名居前五位的制药公司分别为诺华(NVS.US)、武田制药(TAK.US)、百时美施贵宝(BMY.US)、强生(JNJ.US)、罗氏(Roche),在研药物数量分别为222个、198个、189个、182个和174个。No.1诺华:
自研产品占比高
诺华公司已连续第四年位列全球在研药物数量排名第1位。尽管其在研药物规模仅有小幅增长,但其与排名第2位的武田公司相比,领先优势却在逐步加大。
与其他公司相比,诺华公司的优势仍在于其自研产品所占比例更高。据统计,2020年诺华公司的自研药物数量为139个,自研药物占比高达62.6%,使得诺华成为TOP10公司中自研药物占比最高的公司。
与2018年乏善可陈的表现不同,对于瑞士诺华公司而言,2019年可谓真正的丰收年。2019年诺华公司上市了至少5个NAS药物,涉及五个不同的治疗领域。其中,乳腺癌治疗药物Piqray(alpelisib)是一种磷脂酰肌醇-3激酶a抑制剂,可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R+/HER2-)、携带PIK3CA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且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方案期间或之后仍出现进展的绝经后女性和男性患者;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Beovu(brolucizumab),是一种靶向VEGF-A的人源化单克隆单链抗体Fv片段,也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其他上市药物还包括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Mayzent(siponimod)、镰状细胞性贫血药物Adakveo(crizanlizumab),以及通过收购AveXis公司获得的脊髓性肌萎缩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
No.2武田、No.3 BMS:
超级并购助力
2020年武田制药继续位列全球在研药物数量排名第2位。2018年武田制药完成了对Shire公司的并购,通过并购,其在研药物数量已从164个增加至211个,并使其排名从2018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2位,这也是迄今为止日本制药公司取得的最佳排名位置。2019年,武田制药对双方的产品线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和品种整合,这也使其在研药物数量从2019年的211个下降至198个,自研药物数量从99个下降至89个。
值得注意的是,百时美施贵宝(BMS)重返TOP10,排名从2019年的第11位快速升至第3位。BMS排名出现如此大幅变化,主要归功于其对新基(Celgene)公司的并购。2019年,BMS花费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公司,在2019年的TOP25排名中新基公司排名第14位,拥有98个在研品种。通过并购,BMS的在研药物数量已从2019年的110个增至189个,自研品种数量从2019年的73个增至97个。这次并购也是1999年以来生物制药领域内的第三大并购活动。其他并购案例包括:武田制药并购Shire公司(2018年,790亿美元)、Glaxo并购SmithKline(2000年,780亿美元)。如果排除通货膨胀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次并购将是1999年至今制药领域最大的并购交易。
BMS对新基医药的并购,极大扩展了BMS 已上市药物的治疗领域,尤其是在血液肿瘤和炎症领域。合并后的公司将承接新基在肿瘤学、免疫学和炎症领域的项目,以及BMS在心血管领域的项目。从具体品种来看,该并购为BMS 提供了一大批处于晚期临床研究阶段的管线药物,包括Luspatercept(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Ozanimod (用于炎症性疾病)、bb2121(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Lisocel(用于淋巴瘤)等。从长期影响来看,凭借本次并购,BMS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发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
在TOP10企业中,强生公司的排名有所下降,从2019年的第3位下降至第4位。罗氏公司紧随其后,排名第5位。辉瑞(Pfizer)公司凭借对Theracon和Array BioPharma公司进行的两次收购活动,其排名已从2019年的第9位攀升至第6位,在研药物数量从2019年的163个增至170个。
第一梯队中的
下滑者与新进者
在TOP25企业中,排名下滑最为明显的企业为赛诺菲(Sanofi),其排名已从2019年的第5位下滑至第11位,在研药物数量已从192个下滑至137个,降幅达29%。这可能与赛诺菲公司对2018年几项并购交易完成内部资源整合有关。此外,2019年2月赛诺菲对公司在研品种进行了清理,约38个品种被重新评估,未来赛诺菲计划将产品重点集中在肿瘤、免疫学、罕见病和罕见的血液疾病等核心领域。排名下滑幅度次之的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该公司排名已从2019年的第4位下滑至第7位,其在研药物数量已从194个下滑至164个。
另外,过去的一年在TOP25企业中,仅有李氏大药厂(Lee’s Pharmaceutical)和韩国Yuhan公司为新进入TOP25榜单企业,这两家公司均未在之前TOP25榜单中出现过。其中,总部位于香港的李氏大药房,位居第21位,为首个进入TOP25排名的中国企业;韩国Yuhan公司位居第23位,在TOP25企业中其自研药物占比最高,比例高达79.2%。
要不要“大型并购”?
并购愈加频繁,
“按需并购”成主流
近年来,制药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愈加频繁,但与之前的大型并购交易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并购小型制药企业进而获得特定的在研药物项目或技术,成为近年来这些大型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默沙东并购了Immune Design、Peloton Therapeutics和Tilos Therapeutics三家公司。诺华则通过吸收IFM Tre公司来拓展免疫药物管线,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此外,诺华公司也将于2020年完成对The Medicines Company的收购,交易额约为97亿美元。罗氏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基因泰克,完成了对Jecure Therapeutics公司的并购,从而进入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领域。2019年12月,罗氏公司完成了对Spark Therapeutics的并购工作,交易额为43亿美元,正式进入基因治疗领域。该笔交易将2018年上市的Luxturna(voretigene neparvovec)纳入罗氏手中,尽管目前该产品已授权给诺华公司销售,但Spark公司仍有类似的基因治疗药物管线,可用于多种罕见病的开发。
其他类似的并购交易还包括:葛兰素史克(GSK)收购Tesaro、Sitari;礼来通过并购Loxo Oncology,以维持其在TOP10中的排名位置。
总体而言,2019年的并购交易量与2018年相似,据报道大约有100多宗重大并购活动。从当前情况看,IPO和后续股权募集会变得更加困难,2020年这种并购策略仍将持续,制药企业“按需购买”的模式可能再次开始流行。
(编辑: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