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港股策略思考,作者:纪春华
月度观点
在流动性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之后,港股个股普涨的风格逐渐转向业绩驱动的分化走势。而在经济复苏、通胀预期上行的背景下,虽然美联储保持了一贯的官方鸽派口吻,但市场似乎已经预见到未来将要实行的QE缩减甚至加息。在市场预期主导之下的股市,对于流动性收紧的预期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压制港股大盘的主要因素。但在流动性之外,成熟市场股市在长期趋势上仍然是以基本面为主导。当下,虽然印度的疫情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全球经济的复苏仍在轨道上。因此多数行业基本面、盈利同比增速仍然较为乐观。
当流动性预期不乐观,高增长主要是用来消化高估值,短期内并不能够带动股价上行。例如去年涨幅较大的科技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当然,由于该类企业仍然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进一步下跌的机会也比较有限,只是需要等待时间来进行下一轮上涨。只有目前估值仍然不高、盈利受到去年疫情冲击、今年出现较大恢复性增长的行业,在目前阶段才能够将盈利增速转化为股价上涨。但由于是业绩驱动型上涨,其涨势普遍比较温和。目前,一些主要的周期性板块,如工业、原材料等,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板块处在该阶段。
在流动性预期边际下行阶段,大盘整体缺乏增量资金,因此指数层面较难出现大行情。且恒指里金融地产仍占比较高,业绩敏感性不高。目前恒指估值仍在阶段性高位,虽然我们判断随着结构改革,未来估值中枢能够逐渐上移,但目前的估值水平不低,同样需要时间来消化估值。因此我们判断恒指仍将维持横盘,或出现缓慢的U型反弹。而在增量资金不足、但基本面改善的阶段,小盘股的表现通常好于大盘。事实上,在4月恒生指数仅仅上涨1.2%的情况下,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上涨5.4%,中型股指数上涨3.6%,大型股指数仅有1.1%的涨幅。
因此,目前大盘缺乏趋势性行情的阶段,是考验选股能力的时间,也是可获得超额收益的阶段。建议提高整体仓位,但需轻指数,重个股。可少量布局调整到位、成长可期、估值仍然偏高的科技股。增加阶段性增速回升、估值合理的周期股,如工业、原材料等,同时配置疫情修复板块,如旅游、航运、香港本地股等。
(智通财经编辑:韩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