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豪华市场,理想(LI.US)回港背后的圈钱扩张计划

作者: 港股研究社 2021-07-27 18:11:47
“增程式技术”作为理想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距离“水银门”事件风波过后的一星期,理想终于坐不住了。

7月26日,据港交所文件,理想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将以 双重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

这是在半个月之后,作为国内造车“三傻”的小鹏汽车敲响赴港上市下,又一造车新势力完成对回国的冲击,时至今日,曾经的“造车三杰”仅剩蔚来迟迟没有成功上市的消息。

有消息称,蔚来迟迟没有获批的主要原因或许于蔚来汽车自身的问题有关系。

回过头来看,这是距离理想与小鹏赴美上市仅过去一年时间,国内造车新势力已经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现在“造车三傻”已经统一口径赴港上市,作为其中之一的理想,又是揣着何种心思回港。

理想离不开“增程式”

5月26日,理想发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 就数据而言,截止3月底,理想经营现金流达到9.2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6300.7万相比,实现超15倍的增长,更为健康的现金流或许也是理想快速实现产能的关键所在。

不同于蔚来、小鹏,目前理想在售的车型仅有“理想ONE”一款,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达到12579辆,同比增长334.4%。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理想从设计到生产都走了与其他品牌不同的路线,这也是区别于纯电技术的增程技术。

通俗的来讲,不同于混合动力,增程技术就是通过增程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电机,实现增长续航里程的一种技术手段,也可以形容为,纯电车型都是需要靠充电来补能的,一旦没有了充电桩,那车辆就失去了动力,而通过内部搭载发电机,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通过发电机实现电池充能,从而延长车辆的里程行驶。

这种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解决了车型续航里程的焦虑,续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一直以来为人诟病,在增程技术下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或许也是理想实现快速突围的原因。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及部分高寒城市,由于纯电动汽车存在电池续航、动力锐减等不适应性,增程式电动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著名车评人“猴哥说车”,曾用理想ONE在拉萨上做了一期车辆测试,理想在动力输出、续航里程上一如既往,用理想的话说,就是“一辆里程更自由的电动车”。

另一方面,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21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幅度缩减,降低了政策对新能源市场的“干预”,这也加速了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市场热度,广汽、吉利、东风等对增程式电动车均有技术储备,岚图汽车、金康赛力斯等新品牌也今年推出相应的增程式电动车。

“其实,理想所采用的增程式混动路线可以说是剑走偏锋。”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完全放弃了鸡肋般的纯电动指标,反而在很多不限购城市,成功的抢夺了很多纯燃油车的市场。

理想的“诺曼底登陆”

但事实上,交付量的提升,对于理想来讲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理想核心数据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毛利率一季度为16.9%,而去年四季度为17.1%,特别是在净利方面,一季度净亏损额为3.6亿元,同比扩大了366.9%,但上一季度还实现了盈利。

由盈转亏难题的背后,也是理想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以及各种运营费用,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的营运开支同比增长283.6%,达到10.2亿元,占比营收的28.49%,而这与理想当前的战略脱不开关系。

2018年10月,理想ONE发布时,理想创始人李想曾说过,未来3年只卖这一款车。不过,这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体量劣势,一旦销量不及预期,就会造成大量产品滞销。对此,理想也在改变策略,“当效率和规模发生冲突时,我们肯定选规模。” 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说。可见,在淘汰赛的认知下,以效率著称的理想,现在也开始把重心移向速度与规模。

另外,理想还在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的方式弥补此前在智能化方面的短缺。今年一季度,理想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2.2% ,达到5.15亿元。

理想创始人李想对此表示,IPO之前,理想往研发上投资会非常谨慎,为数不多的现金储备还要保证企业正常的流转和运转,而IPO后现金储备增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把研发拉上来。

据悉,今年理想汽车整体研发费用预计30亿元起步,但这也意味着,大量研发费用投入的背后需要持续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联想正在开发X平台,并计划在2022、2023年推出新平台上三款全新豪华增程序电动SUV,这对于理想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开支,从此前小米造车以及恒大造车就能感受到,两年半的时间,恒大在造车上的费用投入就已经超过440亿元,这对于现状的理想来讲,回港上市增加自己的资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以来,港股市场筹融资金额创历史新高,根据安永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预计共有45家公司在香港首发上市,筹资额2108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筹资额大增127%。

普华永道预计,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赴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至4600亿港元之间。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

李想的理想很“理想”,但现实的骨感也不得不迫使理想回港筹资。

剑走偏锋指向高端,

理想就能拒绝“内卷”吗?

进入7月以来,理想在美股市场接连遇冷,截止7月26日美东收盘,理想累计股价跌幅达11.93%。不过,回港消息的曝出,受资本看好,7月26日,理想一度涨幅超4%。

此前,有投行机构给出预测,美国银行分析师Ming Hsun Lee预计,基于更高的收入规模和更好的经营杠杆,理想汽车的净亏损将在2021-2022年收窄,维持该股“买入”评级,目标价39美元。

理想这次回港上市,似乎揣着更大的“抱负”,与通过港交所聆讯一起曝出还有理想计划2022年在X平台上推出首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

熟悉理想的都知道,不同于小鹏、特斯拉、蔚来,理想从一开始就通过“增程式技术”主打高端SUV车型,此次推出豪华SUV车型,或是理想对当前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冲击的延续。

7月12日,中汽数据显示,2021款理想ONE 6月上险量达到7827辆,在6月份豪华品牌销量排名中,理想首次杀入前十,超越蔚来、路虎、林肯等品牌。

但回过头来看,理想之所以加紧对豪华市场车型的推出,也是源于理想无力应对冲击豪华市场的带来风险,5月份理想汽车交付量达到4323辆,较4月份环比下降了22%,另外,从“造车三傻”的交付量来看,今年5月,小鹏交付量达到5686辆,环比增长10.47%;蔚来达到6711辆,在三家车企中排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5月份交付量被哪吒反超,更是加重了理想掉队第一阵营的声音。哪吒以4508台交付量首次超越理想,入围新势力前三甲。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关注度不断提升,满足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造车三傻”中,蔚来目前量产车型已经达到3款;年初小鹏P5的出现,使得小鹏汽车量产车型同样达到3款,二线势力哪吒的量产车型同样达到3款。

反观理想,量产的车型仅有“理想ONE”,随着其余玩家车型的不断推出,理想ONE难免会出现“双拳难敌四手”的局面。

继续冲击豪华市场,一方面能够消除理想汽车独木难支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加深理想在豪华市场的品牌定位。不过,从发布的这次计划来看,“增程式”仍会是理想冲击豪华市场的核心路线。

“增程式技术”作为理想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研发上,理想吃过增程式的好处,费用大幅低于竞争对手,通过增程式继续发力豪华市场,无疑能将成本控制的路线进行到底。今年一季度,在“造车三傻”费用支出上,理想以5.15亿元的费用继续走低。



但过分依赖“增程式”的背后,也给理想的豪华车型带来了隐患,增程式未来被淘汰的风险不断增加,不仅美国已经停止为增程式技术新车发放补贴,上海也明确在2023年起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发放免费牌照,增程电动汽车被包括在内。这也意味着2022年,理想推出的豪华增程式SUV将面临没有补贴,或者部分地区无法上牌的情景,这会大大降低理想豪华车型的交付量。

另外,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中,纯电汽车才是未来方向,出于对未来多种可能性的布局,理想大概率也要推进纯电项目,李想本人曾在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在加快纯电平台的研发和车型的推出,预计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这也意味着理想要实现核心技术转型,届时,理想在豪华市场中,能否保持独有的成本优势,以及如何平衡成本和盈利,都将成为难题。

而在纯电市场,又会面临特斯拉、小鹏、蔚来、比亚迪这些玩家的竞争,到时候理想同这些玩家比拼什么,会成为一个疑问。

目前来看,理想这次赶在蔚来前面回港上市,是对扩张战略资金补充的最好选择,未来两年,接连推出三款豪华车型,或是对豪华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推进,但未来新能源汽车风向的转变,仍会是摆在李想与理想之间的一道难题。

本文来源于港股研究社;智通财经编辑:文文。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