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东方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参考历史周期,当前我国制造业或处下行周期的尾声。从高频数据来看,机器人行业基本面或已现边际改善。23M1-5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8.2万台,同比增长5.3%,累计同比增速自22M4以来首次转正。长期来看,机器替人和国产替代将是机器人行业的主要成长动力。近期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频出,该行认为机器人行业短期受益于周期、政策与主题的共振,长期受到机器替人和国产替代逻辑的支撑,有望迎整体性发展机会。
东方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6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再迎利好。
《方案》的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100种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万人机器人拥有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发展生态。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方案还特别提出聚焦发展机器人“1+4”产品体系,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跃升发展,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
202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频频出台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行业进入政策红利期。
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明晰了“十四五”期间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等。3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向全社会推广智能机器人应用范例。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推进“千行百业+AI”,孵化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机器人。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其中提及对机器人行业的多项引导政策。该行认为近期国家及各大城市机器人相关政策频出,有望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短期受益于制造业复苏+政策催化+市场主题,长期机器替人+国产替代提供成长动力,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整体性发展机会。
该行认为,短期机器人行业的增长逻辑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复苏预期、政策催化以及市场主题演绎。根据该行对PPI指数和PMI的复盘,我国制造业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3-4年,本轮下行周期始于2021M10,目前已持续一年半有余。该行认为,参考历史周期,当前我国制造业或处下行周期的尾声。从高频数据来看,机器人行业基本面或已现边际改善。23M1-5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8.2万台,同比增长5.3%,累计同比增速自22M4以来首次转正。长期来看,机器替人和国产替代将是机器人行业的主要成长动力。我国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2022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在劳动力减少和制造业用工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机器替人”是大势所趋。根据MIR的统计,23Q1工业机器人市场内资厂商单季市场份额首次突破40%,达40.8%。该行认为,随着国产厂商技术know-how和下游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叠加政策的支持,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进行。
建议关注:1)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零部件制造商,如绿的谐波(688017.SH)、双环传动(002472.SZ)、中大力德(002896.SZ)、秦川机床(000837.SZ)、鼎智科技(873593.BJ)、鸣志电器(603728.SH)、禾川科技(688320.SH);2)纵向布局一体化的平台型企业,如埃斯顿(002747.SZ)、汇川技术(300124.SZ)、埃夫特-U(688165.SH)、拓斯达(300607.SZ)、新时达(002527.SZ)。
风险提示: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机器人相关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机器人技术进步速度不及预期、全球机器人行业竞争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