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解读│当养老成为一门生意,嘉涛控股能否做到“老有所依”?

聚焦香港养老市场,嘉涛控股能否在小空间里有大作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2007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6%,十年后的2017年,该比重上升至17.3%。在香港这个问题同样严峻,据统计2018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约为127万人,老龄化程度也达到了17%。

在资本市场上也同样有一定的关注度,2017年港交所就迎来了养老第一股松龄护老集团(01989)。而在去年10月份,嘉涛(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涛控股)就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不过最终未果。

智通财经APP获悉,今年4月份嘉涛控股再次递交上市申请后,终于在5月20迎来了过聆讯的好消息,鼎珮投资集团为其独家保荐人。

嘉涛的历史,可追溯至1991年,当时公司在香港成立了首间护理养老院,标志着嘉涛正式进军养老产业。在27年的精耕细作之后,截至目前,嘉涛在香港经营着8家养老院,共有1129个养老院宿舍位(不包括隔离房),以“Fai to 辉涛”、“Kato嘉涛”“奎威安老院”、“奎湾中心”及“康城松山府邸”的品牌运营。

至于其上市后是否能获得资本青睐,也许松龄护老集团可作参考。

image.png

收入倚重政府部门

嘉涛主要向用户提供两项服务,其一是提供包括住宿、专业护理及照料服务在内的一系列养老服务及管理;其二是向用户销售保健产品、医疗产品及保健服务等养老相关产品。

截至2016年、2017年及2018年3月31日止三个年度及截至2017年及2018年11月30日止八个月的总收益分别为约1.42亿港元、1.5亿港元、1.56亿港元、1.01亿港元及1.14亿港元,呈现比较温和地增长。

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约3084万港元、3348万港元、3643万港元、2411万港元及2225万港元,增长也比较平缓。

值得一提的是,嘉涛的用户分为两大类,包括社会福利署及个人客户,社会福利署会向嘉涛购买改善过的宿位。从收入占比来看,提供安老院服务占据收入大部分,在85%左右,其中社会福利署和个人客户各占安老院服务的一半,2018年度来自社会福利署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3%。

image.png

另外,目前嘉涛控股拥有安老院舍宿位1129个,其中社会福利署购买了579个,占比约51.3%。因此,安老院服务方面不论是从收入来源还是收入额上,社会福利署都贡献了一半功劳。 

image.png

所以嘉涛控股极度依赖社会福利署,不过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从定价上看2018年度社会福利署月均价为9.6千港元,而同期个人客户的月均价为11.4千港元,实际上,从以往价格来看,福利署价格都要比个人客户价低1.5至2千港元左右。

实际上在香港市场,整个行业都是如此,从入住率上也可以看出来,非私营入住率都接近100%,而私营的入住率也就近两年才勉强达到90%。

image.png

天花板明显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截至2018年11月31日,嘉涛控股的综合入住率已经达到了96%,就算个人用户也达到了93%,也就是说未来业绩增长,除了靠提升单价之外,还需要规模扩张发力。

在其招股书中,嘉涛控股也透露出计划新成立6间安老院。但事实上这并非易事,据统计,香港的安老院总数从2013年的735间增至2017年的741间,年复合增长仅为0.2%。而其中私营安老院数量甚至从561间下降至545间。

而宿位总数则由2013年的75104个降至2017年的74363个,其中私营宿位则由43983个降至41863个,并且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新建安老院的楼盘面积,而安老院宿位其人均居住面积却在不断提升,导致宿位变少,再加上行业竞争,想要增加养老院或者宿位数量并不容易。

image.png

从行业地位看,以2017年收入计,嘉涛控股市占率为1.3%,在香港排名第三。但是该行业在香港极为分散,前五大公司市占率只有6.1%,竞争格局比较混乱。

另外,嘉涛控股的负债率一直比较高,截止2018年11月30日为69.2%,流动负债将近5000万,其中约2400万为银行借款,不过好在大约1760万为期限超过五年的长期借款,加上上市带来的现金流,未来嘉涛控股不用担心现金问题。

至于上市后表现如何,考虑到该行业在香港天花板比较明显,增长动力不那么强劲,参考松龄护老集团的表现,短期内可能还有一些炒作空间,长期就不那么乐观了。


智通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资讯,请点击下载智通财经App
分享
微信
分享
QQ
分享
微博
收藏